
6月13日上午,中歐班列(比利時·根特-中國·西安)VOLVO整車進口專列抵達西安港。
12月17日,省統計局發布了“數字陜西40年”。從經濟總量看,陜西躍上新臺階,躋身中等發達省份行列。1978年,全省生產總值僅為81.07億元;2017年邁上兩萬億大關,達到21898.81億元,是1978年的270倍,在全國的位次從1978年的第十九位提升至第十五位,在西部地區的位次由第三位提升至第二位。
改革開放以來,陜西GDP年均增長10.7%,高于全國1.2個百分點,2017年增長8%,居全國第九位,高于全國1.1個百分點,保持高于全國的較快增長態勢,持續位居全國第一方陣。40年來,全省追趕超越步伐不斷加快,綜合實力持續邁上新臺階,經濟結構發生可喜變化,質量效益明顯提高,經濟社會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。
由低收入躍升至中等收入國家水平 質量效益提升
人均GDP穩步提高。1978年,陜西人均GDP不足300元,2017年已達57266元。按照世界銀行的劃分標準,已經由低收入國家水平躍升至中等收入國家水平。
財政實力顯著增強。1978年全省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僅19.76億元,奮斗21年后,1999年突破百億元。2004年跨上200億元臺階,之后進入快速發展階段;2011年跨越千億元大關;2017年跨越2000億元,達2006.39億元,1979-2017年年均增長12.6%。
企業經濟效益大幅改善。以工業企業為例,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扭虧為盈,從1998年的虧損11.4億元轉為2017年的盈利2185.7億元,這也是歷史較好水平。大企業、大集團不斷涌現,延長石油、陜煤化進入世界500強,其中延長石油為我國西部地區首家世界500強企業。
物價及失業率控制在合理水平。2013~2017年,我省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連續五年保持在43萬人以上,失業再就業人數保持在15萬人以上,城鎮登記失業率持續控制在4%以下。
糧食產量連續14年穩居千萬噸以上 市場供給豐富
改革開放40年來,陜西從糧食無法自給到產銷平衡再到連年豐產,果業綜合實力更是不斷提升。
1978年,全省糧食產量僅800萬噸,自給能力不足。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,1984年糧食產量首次突破千萬噸大關,由供給缺口轉為供需基本平衡,結束了吃糧依靠調進的歷史。2004年以來,隨著一系列強農惠民政策的落實,我省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,糧食產量連續14年穩居千萬噸以上。2017年達1216.2萬噸,為歷史第四個高產年,與1978年比,在糧食播種面積減少32.1%的情況下,產量增長了1.5倍。
以蘋果、獼猴桃為代表的特色果業迅猛發展,特別是洛川蘋果自2015年開始已正式成為“國禮”贈送外賓。
全省快遞業務量年均增36.6% 消費熱點不斷顯現
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1978年的33.37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8113.84億元,增長242.1倍,年均增長15.1%。
網絡銷售異軍突起。隨著京東物流總部等大型網絡零售商在陜落戶,我省互聯網零售呈現較快發展態勢,2017年,全省限額以上企業(單位)實現網上零售額300.76億元,同比增長47.8%;高于限額以上企業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35.5個百分點。
網絡購物快速增長,帶動快遞業務迅猛發展。2017年,全省快遞業務量4.58億件,比2000年增長200.8倍,年均增長36.6%。
高鐵一日生活圈基本形成 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增強
從交通運輸看,40年來我省交通運輸事業發生了歷史性巨變,連接全國的鐵路、高鐵、高速公路及航空交通網絡日臻完善,陜西向西開放、向東集散、輻射全國的能力不斷增強。
以大西安為核心的城市群1小時通勤,2-3小時到達周邊省會城市,4-6小時到達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珠三角的航空、高鐵“一日生活圈”基本形成。
從通信事業看,改革開放40年來,陜西通信業實現歷史性跨越,全面進入網絡時代,快捷便利惠及萬家。移動電話普及率超過100%。截至2017年末,全省移動電話達4220.61萬戶,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126.8部。
互聯網寬帶用戶高速增長。2017年末,全省互聯網用戶4571.5萬戶,其中互聯網寬帶用戶930.22萬戶,是2000年的30.7倍,年均增長22.3%。移動互聯網業務蓬勃發展。2017年,全省移動互聯網用戶達3668.28萬戶,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7.87億G,比上年增長1.6倍。
由“三轉一響”到“新四件” 居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
居民收入躍上新臺階,城鄉差距逐步縮小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78年的310元到突破3萬元大關,2017年達30810元,增長98.4倍,年均增長12.5%;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34元起步到邁上萬元臺階,達10265元,增長75.6倍,年均增長11.8%,城鄉居民收入增速均高于GDP增速。
城鄉居民收入比近年來穩定下降,由2013年的3.2∶1縮小到2017年的3.0∶1。改革開放初期,陜西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僅為654元,2017年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已經達到65181元,增長了98.7倍。
消費水平逐年提高,消費結構日趨升級。隨著改革的深入和經濟的發展,陜西居民生活質量不斷提升,預期消費信心增強,帶動消費水平大幅提升,消費結構更趨合理。全省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17年分別為20388元和9306元,是1978年的76.1倍和69.4倍。人們的耐用消費品更是由改革開放初期的“三轉一響”——自行車、手表、縫紉機、收音機等逐步升級為彩電、洗衣機、電冰箱、錄音機等為主的“新四件”,又逐漸向空調、家用汽車、電腦、4G移動電話等新消費品轉變。
居住環境提高顯著,住房設施明顯改善。從住房面積看,2017年末,陜西城鄉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末現住房建筑面積比1981年分別增長6.6倍和4.8倍。從基礎設施看,截至2017年底,城鎮居民住房中使用自來水的家庭有92.8%;有取暖設備的家庭有92.9%。85.2%的農村住戶實現了管道供水入戶,較2013年提高了12.1個百分點。
文章內容來源于人民網